十年前就有Web 3 了吗?
十年前的Web 3.0
你知道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 Web 3.0这个概念了吗?
此话并非是我吹嘘,早在2007年,一名名叫李宗恩的年轻小伙子就提出了 Web 3 的概念。先容我介绍一下李宗恩先生,美籍华人,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商管理硕士,更是经方大师倪海厦的亲传弟子。 那么,这位中医大师和我们所提到的web 3.0 又有什么关系呢?
原来,在07年的时候,李宗恩博士参加了一个创业节目<赢在中国>,节目中,李博士向大家介绍了一个Web 3 项目,现场观众、选手,甚至评委都一脸迷茫,甚至“商业奇才”史玉柱都没有听懂。
宗恩先是解释了他的Web 3.0概念:Web 3.0致力于改变现有广告的单调乏味,然后利用知识和娱乐内容来引导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。同时,研究和分析未来虚拟世界中的消费者行为。李宗恩完成产品概念时,评委席史玉柱表示不明白,觉得李宗恩的讲话不符合中国人的倾听习惯,且坐在旁边的马云也表示听不懂。但是,从今天的角度来看,虚拟和显示结合,这不就是元宇宙吗?现在所有的科技巨头,都把元宇宙看做是未来。不然,脸书也不至于把名字都改掉,All in元宇宙。而李宗恩先生的另外一套理论,分析用户行为,引导客户消费,不就是大数据精准推荐吗?试问现在,无论是抖音,淘宝再到各大网站媒体,谁还能离得开这个功能呢?但是,由于李宗恩先生的理论过于超前,所以餐遭节目组淘汰。
但是在我个人看来,李宗恩先生提到的 只能说是高度发到的 web 2.0,其实也就是当下的web 2.5时代,因为他在节目中提到,比如卖化妆品,不是卖化妆品,而是教你化妆方式。支持人王丽芬老师问到,如果是你,如何运营赢在中国这个网站,李宗恩先生提到,,网站应该向所有创业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,建立一个所有晋级者、创业者、媒体、社会形成的良好的多向的互动的平台。成为一个能够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的平台。而不是只关心比赛的选手和比赛的进程,随着比赛的逐步推进,人们关注的选手越来越少,人们关注的事件越来越少,渐渐的人们疏远了网站,直到下一个赛季的开始,如此往复,网站只是节目的附属品。
尽管当下对web 2.0 和 web 3.0的定义已经比较明朗,UGC用户生成内容可读可写模式为Web 2.0, Web3.0则是“可读+可写+拥有”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生态系统,让用户享受更多的自主权,但是“理想主义也需要实用主义”,想法在没有得到实践之前往往是不值钱的,想象一下在07年智能手机都没有普及的时代,底层技术根本就达不到web3.0的应用。李宗恩先生自然是不被理解,而在我看来,正是因为李先生过于天才,正所谓,领先半步的是先驱,但是领先一步的就是先烈。如果只是领先了半步,那么此时此刻,李先生一定是在web 3.0 大军中的领头羊。
而放眼现在,如果是你,你愿意为好的 Web 3 项目买单吗?
Comments
Post a Comment